星空体育平顶山湛河两岸绿树成荫、生态宜人(9月27日摄)。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喜迎国庆之际,记者走进平顶山的乡村城镇,走访一个个“建国”,记录他们的人生故事,探寻鹰城的新变化、新成就。
9月27日正午,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八矿深井下,维修一队职工与工友手握铁锹,有力地铲起巷道底部的碎石和废渣,熟练流畅地开展着拉底作业。穿着布鞋下井干活,以前从不敢想。
今年51岁的已在八矿工作了近30个年头,亲眼见证了煤矿变“美矿”的发展变迁。
参加工作之初,就在井下做一名巷修工,脏、乱、潮、闷的环境让他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地面凸凹不平,大伙都是穿着劳保鞋,现在井下巷道干净整洁、底板平整,无泥泞、无积淤、无积水,即便穿布鞋行走也不会湿脚沾泥。”说。
实施“苦脏累险”岗位优化替代,让广大职工安全舒适工作,一直是平煤神马集团的大事要事。近年来,八矿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实,通过释放“布鞋效应”、推动“细节转变”、实施“亮化改造”,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升级。
“随着煤矿技术发展和技术提升,从炮采到机械化采煤,再到现在的智能化采煤,提升相当快。”感慨万千,如今一键启动采煤、智能机器人自动巡检、掘进工作面远程操控、井下万兆宽带实现人员精确定位等新技术,不仅让煤矿开采这一传统行业焕发出新活力,更让采煤安全有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该矿累计建成并通过省工信厅验收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9个,2021年通过河南省智能化示范矿井验收。
“以前,夏天是最难熬的时候星空体育,工作面闷热潮湿,跟蒸桑拿一样。”2022年曾参与井下制冷设备安装任务的激动地说,“自从井下用上‘大空调’,大伙再也不用担心潮湿闷热的问题了。大家出勤的积极性高了,干活儿的劲头也足了。”
“井下空调”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携手研发的矿用局部制冷设备。一键开启后,能降温10多摄氏度,除湿30%以上,极大提升了工作舒适度。
“如今我们企业围绕一块煤研发出来的新材料有上百种,像轮胎的骨架材料、芯片材料、高档的运动服装材料等。”眼中的企业之变还有很多。
通过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从生产燃料、原材料到生产新材料,平煤神马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速。
9月25日,记者见到徐建国时,他正扛着照相机在平顶山市陶瓷(非遗)文创产品展览上拍照。“以前,这一片都是村庄、田地,现在都变成高楼大厦了。”徐建国指着市文化艺术中心附近的建筑感慨地说。
徐建国今年67岁,是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退休职工,也是一名摄影师。
徐建国老家在许昌,兄弟姊妹5人。“我出生时,新中国刚成立几年,父母盼着我们能够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给我起名叫‘建国’,弟弟叫‘建设’。”
1975年,徐建国被招工到当时的平顶山市化肥厂上班。“当时,建设路没有拓宽,也没有贯穿东西,再向东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周边除了村庄就是地。”徐建国说。
1984年前后,受工友的影响,徐建国爱上了摄影。当时照相机还不普及,摄影更是一件稀罕事。徐建国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台照相机是红梅120,那时物资比较匮乏,他专门托人在郑州才买到。
有了照相机,他利用工作之余四处拜师学艺。那时的照相机还是胶片机,他白天拍照,晚上回家在自己搭的暗房里冲洗。闲暇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四处跑,练习拍摄城市的道路、房子、景物。
1996年,徐建国调到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工作,照相机成了他的“亲密伙伴”。当时建设路已经开始向东延伸,并不断升级、美化,路两侧的小区、企业越来越多,建设路成了贯穿市区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工作之余,徐建国便扛着照相机在街头转悠,红火的企业、热闹的街头、日新月异的农村……都被徐建国捕捉、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柜子里。
2019年12月,平顶山西站建成投入使用,自此,平顶山结束了无高铁的历史。从车站动工建设到建成通车,徐建国见证并记录了全过程。“看着我市高铁站从无到有,作为一名鹰城人,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他说。
白龟湖环湖路建成通车,老旧小区改造成效初显,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从低矮平房到拔地而起的高楼,从坎坷土路到宽阔大道,从老旧小区到灯火辉煌的街市……40年来,徐建国用镜头记录了平顶山这座城市的巨变。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机到数码相机,现在徐建国还用上了无人机。“我要继续坚持摄影创作,用镜头讲好鹰城改革发展的精彩故事。”徐建国说。
这两天,村民白学义和丁遂强前来向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街道石桥营村支部委员任建国道歉。
白学义和丁遂强是邻居。随着新华区和美乡村建设的推进,丁遂强家的老宅院因为保留了古朴韵致而加以改造。丁遂强多占了两家公用的风道,引起白学义的不满。两家矛盾纷争不断,工程进度一度受阻。
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任何一项工作不能延迟。任建国多次前去协调解决。可两家人都在气头上,谁也不让步。任建国和两家都是亲戚,两家人都认为任建国向着对方说话,一家跑去镇司法所,另一家跑派出所,状告任建国徇私偏袒。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咱们都是邻居,现在这样子,多不好。”任建国搬出来“六尺巷”这个经典故事,讲法理,论人情,最终实现了白家让两尺,丁家退一步的结果。
事情过后,白、丁两家都觉得自己状告任建国的事情有所不妥,于是先后上门道歉。
63岁的任建国是一名退伍老兵。1983年从空军后勤部队退伍后,1985年就开始在村上任职。1995年起,担任了六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后来星空体育,他主动让贤,让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带领村民致富,自己退到幕后支持村里的建设和发展。
石桥营村历史厚重,雄伟的青石寨墙和环墙而流的湛河之水护佑着村民安居乐业,也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资源。如何提升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任建国一直思考的问题。
人心齐,泰山移。任建国走访入户讲解政策、耐心倾听,向群众宣传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星空体育,得到了群众认可和支持。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吃过苦,受过穷,不想下一辈儿过苦日子。父母给我起名字叫建国,就是希望我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任建国说。
如今,村庄变美之后,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都变少了,村庄发展的态势也越来越好。可任建国却变得又黑又瘦,但他无怨无悔。他说,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他的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我小时候山沟里哪有水泥路,上学走的是羊肠小道,我家里条件不太好,初中毕业就到社会上打工了。你看现在,老乡们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庄美得跟一幅画一样,我真是特别高兴!”临近国庆长假,鲁山县团城乡牛王庙村早年外出打拼的农民企业家回到家乡,对家乡越来越美的变化赞不绝口。
今年64岁的,自小在团城乡牛王庙村长大,1979年参军服役,后作为工程兵转业到深圳一家电子报警器厂。1983年入党,现任河南国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山常青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连续两届当选平顶山市人大代表。
介绍,在外挣到钱后,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1998年,他看到村里的孩子需要到邻村上学,就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2003年,他回乡省亲看到村民们走的还是沙土路,又捐资修了一条水泥路。2010年前后,更是陆续投资数百万元,在牛王庙村整治环境,兴建了很多新民居,在当地率先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乐善好施,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热心参与抗震救灾,领养10名贫困儿童。在老家牛王庙村,他每年都投入数万元帮助困难群体,2012年3月更是把自己辛苦打拼的清水河景区宾馆无偿转让给鲁山县慈善协会使用。很欣慰地说,在他的带动下,邻村的农民企业家梁群也投资兴建了一处星级民宿和多处旅游景点,合力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走进牛王庙村,宽阔的柏油路、高大的辛夷树、整齐气派的民居、水清花艳的河道,俨然一幅绝美的国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游玩。该村先后成功创建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